战火中的博物馆
Close2005年5月9日,全世界都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在俄罗斯人心目中至今仍保留着对战争牺牲者的鲜活记忆,充满着对英雄将士的感激之情。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即保护兵器库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教堂中的珍贵文物,将其流传给子孙后代。
从战争第一天起,克里姆林宫便停止向游客开放。6月23日,按照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斯皮里多诺夫的命令,博物馆工作人员开始对兵器库内的展品拆卸装箱。最初人们计划将这些文物藏在克里姆林宫内的某个地方,然而由于前线战况不断恶化,敌人越来越逼近首都莫斯科,斯皮里多诺夫不得不在6月30日作出决定,将文物转移至乌拉尔地区。于是,博物馆馆长扎哈罗夫当天接到命令,要求带着这些文物离开莫斯科。苏联红军为文物转移提供了掩护。三天后,博物馆另一负责人瓦卢耶夫带着第二批文物撤至斯维尔德洛夫斯克,7月10日,斯塔鲁西纳带着最后一批文物抵达这里。
最终,兵器库中75%的藏品得到转移,只有古代马车留在展厅里,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对这么大的物品进行包装运输。另外,由于圣像的拆卸非常复杂,克里姆林宫大教堂里的大部分圣像也没能被转移。
到了6月中旬,莫斯科开始遭到德国飞机密集轰炸,被伪装起来的克里姆林宫也受到打击。当时,克里姆林宫大教堂上的金色圆顶和十字架被涂上黑色,宫殿建筑上镶嵌红宝石的五角星被套上罩子,宫内的“钟王”被藏在木板下。人们在宫内建筑物上架起了机枪,还在紧邻十二使徒教堂墙边布置了装甲车。
在博物馆文物转移后,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照兵器库工作监督委员会(1939-1940年)提供的清单和资料对文物进行清点。凭借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工作人员编写出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保存清单。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其中包括波尔塔瓦战役的部分战利品,还有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的加冕裙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春,正值前线战事紧张、胜利还遥遥无期之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筹划今后文物回归后重开展览的工作。他们着手制定工作计划,规划博物馆展厅和展柜,撰写展览说明等。尽管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工作人员们都在忍饥挨饿,但他们仍从自己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捐给国防基金会。
1945年2月20日,博物馆文物得以重返莫斯科。按照斯皮里多诺夫的命令,博物馆布展工作应于4月15日结束。博物馆工作人员们表现出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终于使布展工作如期完成。1945年4月17日,兵器库博物馆展厅迎来第一批参观者——护送文物转移和返回的克里姆林宫警备部队战士。布置一新的展览获得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博物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然而,尽管当时苏联人民和外国游客对这座博物馆怀有极大兴趣,但直到1955年克里姆林宫才真正自由对外开放。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为保护人民财富而作出贡献的人们已经离世,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将对那些经历磨难的先辈们永远心存感激之情。